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阿里港股上市)_炒股学院_景合财经知识网_景合财经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知识网站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阿里港股上市)

惊鸿一炸,阿里再创奇迹!

今天(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吉利的9988为股票代码时隔七年后重回港股市场,开盘涨6.25%,报187港元,市值达4万亿港元,取代腾讯成为港股市场新股王。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公告显示,阿里巴巴全球发售项下的发售股份数目为5亿股,香港发售股份数目为500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数目为4.5亿股。

按照发售价每股股份176港元计算,阿里巴巴将收取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875.57亿港元。

至此,阿里不仅成为了今年全球最大的IPO,也成为了全球首家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

虽然,在敲钟现场我们并未如愿见到马云的身影,但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却用激动的言语表示,今年是阿里巴巴上市20周年,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回到香港上市了。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20年风云变幻,阿里用一步一步成就了今天的商业帝国。从走出去到走回来,阿里重返港股背后也成为了中国经济风云崛起的最好注脚!

“到美国去”!

从80年代开始,这四个字曾被视为高大上的代表,一度成为一代人的心结。

比如说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由黄晓明饰演的俞敏洪就拼接这波去美国的热潮创办了新东方,并在街上四处贴着招生的小广告。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从那个年代开始,几代年轻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惜代价的争着抢去美国留学的机会。而众多企业也前赴后继的寻求去美国上市的门道,这几十年来美国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中国概念股的热潮。

但与众不同的是,当时在中国有这么一位企业家,他认为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就应该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完成上市,他就是马云!

在马云的心中一直有个香港梦!

当年,马云为了在香港上市,在PR方面全力以赴,邀请了众多香港媒体前往阿里巴巴位于杭州的总部参观,还专门安排香港的大学生到阿里巴巴实习。

除此以外马云还公开表述称:"我爱香港,每次望着维港景色,我的心情就特别的轻松,全世界的交易所都邀请阿里上市,但我希望香港是阿里上市的首选地。"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直到2007年,马云的香港梦终于得以实现,阿里将旗下的B2B业务阿里巴巴公司拿到香港完成了独立上市。

与此同时,阿里在香港的上市也受到了投资者们一度的看好。上市当日,阿里的发行价为13.5港元,最终当日股价暴涨192%,收于39.5港元,创下当年港股上市新股首日涨幅之最!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无疑,市场的反馈也证明了当初马云的决断。阿里成功在香港上市无论对于阿里来说,还是对于投资者来说都达成了共赢的局面。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日子刚开始没多久就结束了!

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一落千丈。

而此时,刚刚在香港完成上市不到一年的阿里也不能独善其身,股价从最高点的41.8港元暴跌至3.46港元,跌幅达到了90%!

熬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阿里在2009年迎来了一波股价的回暖,股价回暖至20港元左右。好景不长,进入2009年第三季度阿里因增长乏力,股价再次受挫。

但压死阿里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绝非是业绩,而是丑闻!

2011年2月,阿里爆出大丑闻,B2B平台近2000余家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暂停服务。同时,由于内部管理问题,B2B公司CEO卫哲以及COO李旭晖引咎辞职。

事件一出,阿里股价再次应声下跌,破了10港元大关!

2012年经过深思熟虑后马云认为退市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同年2月阿里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收购余下的27.03%股份,正式撤出港交所。

实际上,马云此举乃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从未放弃过阿里在港股市场上市的决心。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一年后,马云重振旗鼓,欲重新将阿里的2B、2C甚至支付等业务打包,重新在香港上市。

但还是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这一次阿里重返港股的梦并未一路顺畅。阿里采用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而这也与港交所的“同股同权”原则产生了冲突。

加之上次阿里的退市使得当地的投资者对马云耿耿于怀,阿里重返港股在香港社会各方引起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因此在阿里经过多次与港交所的谈判后,最终无功而返。

同年10月,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香港为了保障投资者权益,必须坚持“同股同权”原则。

阿里重返港股之旅就此以失败告终!

当初马云在国内寻找投资之时四处碰壁,最终无奈之下只好去日本拿下了软银孙正义的一笔外资投资。

而对于阿里被港股拒绝的现状来说,马云似乎又回到了当初了尴尬境地。无奈之下,马云最终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赴美国上市!

虽然阿里在美国上市一事在此后多年都被舆论诟病,但对于当时的阿里来说是不得不做之举,原因有三:

第一,阿里等不起了。当时中国概念股赴美IPO开始异常火爆,不少中小企业陆续开始抢赴美国IPO,而当时美国资本市场在历经3年多的上涨之后,将有很大可能面临资金紧张以及指数回落的转折点。因此,阿里巴巴必须要在盛宴结束之前赶上一个席位。

第二,箭在弦上,竞争对手已抢先一步。在当时京东是电子商务领域离阿里巴巴系最接近的一家。但当时的京东还和阿里不是一个量级的企业,如果选择在此时与京东共同赴美上市,势必能够压迫京东本来就有限的融资规模,扼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第三,阿里系结构复杂、多元混合持股,而美国资本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最成熟的股市,在上市结构以及以后公司运作方面,能够找到一个让阿里上市的最合适方案。

基于以上几点考虑,2014年马云在被港股拒之于门外的前提下带着阿里远赴美国,登陆了纳斯达克。

2014赴美IPO时,阿里巴巴市值刚过2000亿美金,它还“不是一家拓展技术边界的科技公司, 而是一家通过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拓展商业边界的企业。”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但如今,它已经是一个将技术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市值远超4000亿美金的经济体。

与此同时,阿里也带给了美股投资者们源源不断的资本收益。痛失阿里,成为了港交所最大的遗憾!

浴火才能重生!

虽然错失了阿里和一个又一个中国本土的科技公司,但痛定思痛的港交所也在酝酿着全新的改革。

2018年4月份,港交所发布了全新IPO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赴港上市。

而新规一上市,港交所也迎来了小米、美团、映客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的频繁敲钟仪式。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港股市场的脱胎换骨,也为阿里回归铺垫了道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一切都在今天实现了,正如阿里董事会主席张勇在敲钟仪式上所说,在阿里20岁生日之际,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阿里回归之后,相信会起到风向标作用,引发一波“中概股回归潮”。京东、新浪、拼多多等一众在美股上市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很可能会纷纷效仿阿里登陆港交所。

结语:

作为中国的科技互联网巨头,阿里最大的遗憾就在于其没有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完成上市,但伴随着阿里回归港股,这一遗憾如今终于得以弥补。

但即便如此,今天的阿里还存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最大受益者仍为日本的软银集团。

众所周知,曾经马云和阿里的人生因为软银和孙正义得以彻底改变——如果没有当年软银的投资,阿里的发展或许不会如此迅速。

不过时移世易,20年过去了,如今阿里与软银“成就与被成就”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从股权结构来看,软银依旧以25.8%的持股比例,稳坐第一大股东。而马云和蔡崇信仅持股6.1%和2.0%。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也是因此,软银成为了阿里巴巴成功背后的一个绝对赢家。

按照美国当地时间11月15日阿里巴巴的收盘价185.49美元来算,阿里市值约为4829.36亿美元,则软银的持股市值已高达1245.97亿美元,这还不算软银此前从阿里套现的部分。

但在享受的一家来自中国公司那么多的红利之后,孙正义却在今年6月份,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后,不仅放弃了华为在日本的5G技术和设备,还与诺基亚签署了一份5G合同。

除此之外,由他投资的ARM芯片制造商也同时宣布停止向华为提供ARM芯片。

实际上,软银的此等斑斑劣迹也适时的推动了此次阿里回归港股,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次为了回归港股,马云还采取了一股拆八股的做法,由此将公司的普通股由目前的40亿股,扩大至320亿股。

拆股之后,必然导致阿里巴巴每股股价下滑,增加公司股东数量,提高了公司股份的流动性,未来有利于降低软银的股份数量。

与此同时,虽然软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但是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依旧掌控在马云团队的手中。

马云利用这一点,一直在有意地提高阿里巴巴的运营成本,同时降低盈利,以此来减少软银从中获利。而马云从公司的其他关联公司中提高盈利,将阿里巴巴的损失都补了回来,这就绕过了软银集团。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

卑劣的行径永远阻止不了伟大的公司,阻挡不了伟大的时代!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伟大复兴路上,必定少不了疾风骤雨,少不了前倨后恭的软银们。

但请记住,一切都是浮云,拨云见日的一天,终将到来!

家电维修,空调维修,智能锁维修全国报修号码分享:可以直接拔打400-968-1665 全国各大城市均设网点。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景合财经 »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案例(阿里港股上市)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景合财经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