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银行办事,发现银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比3年期存款利率还低。
这事不仅诡异,而且对于倾向于银行长期存款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我仔细研究了下这事,发现这对大多数人的理财都是有影响的。
想要得到确定的收益,该怎么办呢?
银行定期存款,且存且珍惜
跟客户经理聊起5年期定存的利率时,客户经理说:
我们分行马上就不接5年期的定期存款了;不过,3年期的定存利率是最高的,如果有需要可以存一笔三年的。
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信息,我下面拆解开,跟大家聊聊:
1)长期存款,利率倒挂
存款的时间越长,利率却会降低。
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利率倒挂”。
简单解释下,什么是利率倒挂:
长期利率水平低于中短期利率水平的现象,存款时间越长,利率越低,也就是3年期存款的利率比5年期存款的利率要高一些。
为啥会这样?
因为银行担心未来5年,自己的平均收益没法覆盖承诺给用户的利率;甚至有银行已经取消了5年期存款。
直白点说就是:
现在,银行不鼓励大家做长期存款了。
2)全球利率,持续走低
那么,为啥银行对未来的收益,这么没信心?
因为利率降低这事儿,一定会发生,从14世纪初期到现在,利率已经持续了700多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下降趋势。
*哈佛大学研究员Paul Schmelzing
我们在90年代存款的利率高达10%+,而现在,最高的3年期定存收益率普遍在2.7%左右。
短短二十年,收益竟然缩水这么多?
其实,从全球视角来看,利率下降是很正常的:
发达国家的基准利率都在2%以下,像日本实行的是零利率,欧洲一些国家实行的是负利率,也就是存钱不仅没利息,还得给银行交一笔“管理费”。
确定收益,是件很难的事情
银行不希望大家做长期存款的逻辑是:
在利率下行中,获得确定性的收益,是件很难的事情。
我有一笔存款,今天去存3年期能拿到2.75%的年化单利,但等3年后到期呢?极大概率是没办法还能拿到这个收益的。
长远考虑,很多手持现金的朋友都在思考“把钱放在手里,钱不值钱了怎么办”,时间越长就越焦虑。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了三个答案:
1)购置资产
把钱变成资产,也许是最好的方法,然而,对普通人来说,购置资产的首选几乎都是“在一线城市买房”。
然而现实是,具备“价值”的房子,动辄几百万,资金投入大不说还有很多购买门槛:比如户口、限购各种政策卡着。
现在的局势也很明朗了:只建议刚需的朋友,该买就买。
另外,对于黄金、珠宝等类的投资,个人认为,在未来有需要变现时还是有难度的,大家谨慎考虑。
2)提升自己
学一门技术、培养一个爱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加薪”机会;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也是“让钱增值”的一种好方法。
3)储蓄险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替代“银行存款”的产品。
储蓄险是一种不受市场波动的产品,从保单合同签订第一天到合同终止,都按照约定的收益率执行;从风险角度来说,储蓄险跟“银行存款”一样——没风险。
另一个我很看重的优势是:储蓄险能帮我们锁定未来三五十年的收益率。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储蓄险的收益率在3.5%左右,也就是有这样一份储蓄险存单,未来不管利率降至多低,我们都能拿到3.5%的收益。
说句题外话:90年代买了这类保险的客户,终生享受的都是8~9%的收益率(以至于很多被保险人,都被保险公司致电询问:要不要退保…)
上次跟朋友吃饭时,说起很多年前我们想:等存够50万,就不用工作了,只吃利息就行……
结果确定的收益率越来越低,当初那个50万也越来越不够用。
市场上的确充满了诱惑和风波,越是身处其中的人,越会觉得“确定能拿到的收益”很不简单。
保本、稳健升值、安全,环顾整个金融市场,如今也只有储蓄险才做的到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对储蓄险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或私信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