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骗局(私募基金的七大忽悠套路)_基金知识_景合财经知识网_景合财经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知识网站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骗局(私募基金的七大忽悠套路)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骗局

回想当年,自己也算是小鲜肉一枚。当时真是心比天高,初生牛犊不怕虎,背上行囊便只身前往京都。现在依稀记得HR姐姐绘声绘色地对我说,咱做私募这行年薪都是几十万起,于是我便从了她,入了行。(后来才知道她自己月薪5000)。

我入行时,正值私募基金的爆发期。国家为鼓励金融创新,数次为私募行业松绑。所以业内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富二代、官二代、前银行、证券高管、国内外名牌大学兼野鸡大学毕业生、50多岁的退休阿姨、大爷以及餐饮、汽修、美容美发等其他跨行业者齐聚。正是因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业内大小数十万家机构的激烈竞争,使得营销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屡见不鲜。

还有部分无良公司,公司一把手忽悠高管、高管忽悠经理、经理忽悠员工。一把手将高管当做客户,高管将经理、员工当做自身客户,通过期权、股份、佣金捆绑等形式将大家牢牢地绑在一起。当部分员工发现问题时,早已深陷其中,还有部分员工明明知晓事情的严重性,却因习惯了每个月的高佣金、高收入,从而选择了一条道走到黑。最终结果就是大部分早已身居大牢,每日忏悔改造;还有部分虽然逃到了国外,但是已被通缉,每天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如今也陆陆续续被引渡回来接受法律的制裁。

但是期间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确是难以弥补的,老人的养老金、女孩儿的嫁妆、中年人的半生储蓄等等皆被他们纸醉金迷,挥霍一空。因此,我结合这些年从业经历以及亲身所见,将私募基金营销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常见的忽悠套路总结为七大方面,供大家参考。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骗局

套路一:登记备案的就是正规持牌金融机构?——装啥大孙子。

《基金法》明确对私募基金的监督管理不设行政许可,实施备案制,由行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对私募基金备案。

不法分子便利用部分私募基金投资者不能正确区分“登记备案”与“行政许可”的区别,通过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并备案少量产品或是虚报登记信息骗取登记备案,将取得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和《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证明》放大摆放在公司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多次用于公开宣传和推介(客户一来带客户必看的东西),向投资者鼓吹属于持牌金融机构,虚构项目诱骗投资者,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极具欺骗性。

注意:“登记备案”不是“行政审批”,说私募基金是经过审批的投资产品,那是在误导你,莫轻信。他们是在利用备案信息进行自我增信,是对监管部门的变相捆绑。而且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是都应该做的,在募集完毕后是肯定要向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曾经有个理财顾问跟我说备案是在工商局备案的,我真想给他一嘴巴子。

套路二:私募基金大肆宣传、公开募集,还叫“私”吗?——虚假宣传抱大腿。

私募基金只能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不得公开推介、宣传、打广告。

不法分子担心自己短时间内难以吸收大量资金,导致募旧还新的资金链断掉。利用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组织潜在的基金投资人推荐资金募集渠道,协助进行私募基金的路演宣传,再拉上“政府平台”、“国企背景”、“银行保险合作”等大旗,诱骗投资者入局。

注意:企业形象不等于其经营能力,光环荣誉不能变现,成为投资的理由,投资者要多些怀疑,少些侥幸,摸清情况,持续关注,不能盲目轻信所谓的政府背景。

套路三:承诺保本保收益?——你以为自己是银行吸收存款啊。

私募基金不得向投资者承诺资本金不受损失或是承诺最低收益,不具有固定收益证券的特点。

不法分子就是通过关联方担保、关联方承诺回购等方式,变相承诺保本保收益(以为不直说就行吗),欺骗投资者。而这里的关联方很有可能是由没有担保能力或未实际运营担保公司向投资者提供《担保函》,以年化8%——18%的年化约定收益来诱惑投资者,遮掩其非法集资的面目。甚至在投资者尝到返息的甜头后,承诺滚动投资获取更高收益,维持自己借旧换新的经营方式。

注意:投资者一定要记住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可不要记反了,反过来就不一定了。并且,莫要贪图短期回报和高息回报。因为有些股权类的私募基金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周期长,退出难度大,自己都难以在短期内锁定投资回报,所以很可能是违法违规者抛出的诱饵。

套路四:“合格投资者”变成“集资参与人”?——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私募基金对投资者确立了合格投资者制度。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不法分子为了达到自己非法集资的目的,往往篡改真实信息,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汇集多人资金凑单、拼单变相突破100万元底线,某些无良公司甚至连员工都不放过,“打着五万十万都能投”的口号,高利诱惑大量非合格投资者参与,利用各种手段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

注意:自然人投资者作为这个私募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拼单、凑单这都是严重违规行为,不要以为人给你降低了准入门槛,你就以为占了便宜。

套路五:基金托管后你的资金就安全了?——层层嵌套,账户对倒,乾坤大挪移。

基金募集账户管理和基金托管是保障财产独立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不法分子通常以xxx银行/券商托管为幌子,对此是大力宣传,为自己增信,实则是忽悠投资者将款项直接汇入非募集账户,已达到挪用基金财产的目的。我见过更高明的做法是通过设立多只私募基金,采用层层嵌套、账户对倒的方式挪用资金,当时有的投资者问为什么往非募集账户里打钱,公司解释这是换算账户,为了换算成港元去香港投资。真是忽悠高手,估计说的自己都信了。

注意:投资者打款时一定要谨慎,仔细看看合同,看清楚打款账户是否为募集账户。先理清楚公司账户、募集账户、与托管账户之间的关系,再投资也不迟,莫要冲动。

套路六:这集团、那集团,这板块,那板块。——忽悠,接着忽悠。

随着国内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私募机构集团化的经营趋势愈加明显,同一实际控制人设立多家私募机构所形成的集团化私募机构,管理规模庞大,涉及众多投资者。

这时,业内一些动机不纯的私募机构、不法分子利用集团化的造势,早期是xx控股集团,之后是xxx财富,搭建集团化机构,力求给投资者打造一种板块丰富、整体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难以跑路的良好形象。最离谱的是见过一家公司宣传大厅里摆着液化石油天然气的巨大沙盘,墙上挂满了公司最高领导与各界名人的合照,50寸液晶显示器上24小时滚动播放公司期货大佬在中央财经卫视的一些实时看法。现在已经被立案调查了。

注意:投资者往往存在“大树好乘凉”“大集团、大公司”便安全可靠的惯性思维,从而忽视集团化背后隐藏的关联交易、资金挪用、自融自用、“庞氏骗局”等风险,千万别肤浅的被集团门面的豪华装修所影响,有不少公司办公场所都是租的,结果对外宣传是自己买的,为的不就是体现自己的资金实力吗?所以,要擦亮眼睛,多学习、多调查、多分析。

套路七:非法集资——挂着羊头卖狗肉。

非法集资分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两种。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集资诈骗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投资人的资金,从融到钱的那一刻开始压根儿就没想着给您。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国私募基金行业起步晚,总有一些伪私募“挂着羊头卖狗肉”隐藏在私募大军里。假借私募基金的名义,行非法集资之实,极具欺骗性和隐蔽性,连专业的大公司也极易中招。

这些伪私募通常以投资股权的名义设立私募基金募集,待资金到位后便迅速转出至其公司控制的资金池内挪作他用,仅有少部分资金投向了合同约定的标的项目。还经常假借与政府要员的关系大肆宣传,吸引投资者大量涌入。

注意:所以投资者在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前,一定要通过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了解私募机构,也要仔细了解高管人员的职业背景、学历情况、从业经历,不要盲目去相信“上面有人”(也不怕把房顶踩塌)这种毫无根据的说辞。

综上所述,私募基金的忽悠套路算是全部讲完了,其中需要注意的点皆在文中一一指出。最后如果您已经被忽悠可通过以下途径理性维权:

1.通过邮件、现场投诉等方式向基金业协会反应。

2.第一时间向管理人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

3.通过司法途径向法院起诉。

做完这三条,希望您可以耐心等待了。毕竟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这里,还是要再次提醒各位投资者:保持警惕冷静,谨防高利诱惑,多做事前工作,莫在事后留有遗憾。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骗局
家电维修,空调维修,智能锁维修全国报修号码分享:可以直接拔打400-968-1665 全国各大城市均设网点。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景合财经 »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骗局(私募基金的七大忽悠套路)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景合财经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