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如何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_外汇经验_景合财经知识网_景合财经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知识网站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如何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

内容导航:


一、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

如何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

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

2007 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

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 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 2007 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 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 1664.93 点。

至 2008 年 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 2000 点左右徘徊。

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

据统计,仅 2005 年我国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 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 2003 年、 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 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

从 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

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

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 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 60 — 100 倍。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

4 、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虽然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

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二)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政策市”阻碍了股市发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

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股市发展出现过度繁荣,进而产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这种泡沫被挤压,股市便会迅速萎缩;二是股市发展持续低迷时,股市价值被低估,对投资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将在很长的时期内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2、“企业圈钱”行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过包装、公关实现上市,是目前股市结构中存在的最大痼疾。

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为一方政府获得税收利益的主要保证,这一点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

以这种标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上市不以盈利多少为准绳,而是以利益为出发点,企业圈钱行为严重,各种虚假行为、不诚信行为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国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

近年来,企业圈钱行为被屡屡曝光,从上世纪 90 年代的银广夏、琼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国美事件,企业利用上市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

3 、机构投资者坐庄行为加剧了股市的混乱局面国外经验表明,对机构投资者进行有效管理会减少股市的震荡。

而我国由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机构投资者常常利用资金优势对股市进行操纵。

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培育和壮大,股市投资资金已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的投资动向直接引导着市场走势。

由于我国目前价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机构投资者奉行的以(本栏目策划、编辑:曹敏)价值来定盈利的思想难以行得通。

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采取操纵信息、操纵交易等手段来获取高额回报,更有甚者,还会与企业相互串通,通过获得内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户的经济利益。

(三)股市内部环境恶化,制度缺失现象严重我国股票市场内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设目标导向存在误区,造成股票市场环境恶化。

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过程,可以发现我国成立股票市场是为解决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一种权宜之计,这种定位造成股市发展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

因此,那些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为了股市主体,为了扶持这些国有企业,股市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均受到了严重损害。

二是股权分置造成股市参与者利益严重不均衡,股市长期偏离正常价值。

由于存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股市参与者的风险和收益存在严重不对等的局面,集中表现在同股不同利现象。

同时由于流通股所占比例过大,影响股票价格的真实性。

虽然 2005 年已经开始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目前来看,大小非的减持力度和价值定位都未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同时,减持过程中也存在着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现象。

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风险制度欠缺,股市环境难于净化。

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实现退市有利于净化股票市场的环境,但我国目前还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退市制度作为企业可以退市的依据。

从我国退市制度的现状来看,退市标准和程序在《公司法》、《证券法》、退市办法、上市规则中都有所规定,但存在不科学、不统一、相互矛盾等问题。

同时,我国股市风险制度不完善,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措施。

从我国股市设计的总体思路来看,风险制度被忽视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风险防范措施较为缺乏、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

(四)外部环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得到保障我国股市外部环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即使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股票市场发展,但总体来看,实施的时机仍较为滞后,而且没有实施配套措施,效果并不明显。

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参与者利益受侵害现象严重。

近两年中小股东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东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大股东总是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息优势来谋取暴利。

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业信用等级和监管实施办法,因此,为大股东利用自身优势来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是行政干预过多,股市难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

股市建立以来,我国政府反复救市、不停托市,都为股票市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政府这种行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场丧失了优胜劣汰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功能。

二、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现状的相关建议(一)进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资功能,强化收入分配功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完善投融资功能应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优先安排有优质资源的企业上市。

为使市场回归到应有的稳定状态,应适当召回部分在海外运作较为出色的公司,带动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减少市场投机行为。

同时,阶段性的改进配额制,对那些确属需要国家扶持的行业和地区仍保持适当的配额制,而对于纯属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上市来谋取利益的地区应予以取消配额。

强化收入分配功能,首先要发展多层次的市场体系,通过市场的多样性来降低居民收入风险;其次要建立公正、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居民在信息不对称过程中做出的不理智行为,并有效防止操纵市场行为。

市场的核心功能还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应建立和规范股票定价制度和发行制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

(二)优化股票市场结构,加强监管,杜绝市场上违法行为的发生首先,摒弃当前政府的托市行为,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适当界定政策与市场的边界,消除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现象。

市场的问题交由市场解决,但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应对。

其次,加大对违规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惩戒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

对多次违规的上市公司,除给予一定罚金外还应按情节严重程度诉诸于司法处理。

最后,强化政府监管的独立性,减少政府因为利益重叠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处于超然独立的位置。

为实现独立性,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措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三)完善市场目标,推进市场改革首先,改进股市建设目标。

真正使原有为国有企业解困的目标转变为为优质企业服务、为国家宏观经济服务的目标上来。

其次,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平稳运行。

从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看,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实现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使大股东更加关注公司业绩,中小股东也可以采用间接方式来实现自身权利。

同时必须根据股市发展态势来决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对价水平,以确保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第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

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质量,减少那些效益较差、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占用股票市场资源。

同时,加强股市应对风险的能力,建立行业风险评估制度、金融工具风险评估制度等。

(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保证外部环境良好运行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因为好的法律制度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关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社会中介机构相关制度和政府监管等制度。

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

主要是市场参与者信用评级制度、信用档案制度等。

最后,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将政府的主要职能限定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负责法规、法律的建设和股市建立的总体思路和方针。


二、你认为如何规范当今中国的金融市场秩序

如何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21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骄人增长业绩,但金融体制改革明显的"滞后"经济增长。

因体制摩擦、政策失误及微观信用基础薄弱等因素积累、形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突出。

尤其是聚集在下面两个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更不是"金融风险"一词所能概括的,必须提高到金融危机的高度来认识:一是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银行系统;二是"赌场"似的A股股票市场。

银行机构风险威胁着我国金融稳定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深受银行危机的困扰。

虽然我国没有出现大量银行倒闭,也没有出现系统性支付危机,但并不能说明我国银行置身于银行危机之外,而是恰恰相反。

因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系统性银行经营危机,有的还面临支付危机甚至倒闭。

四大国有银行:存款和贷款均占全部金融机构60%以上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

这四家国有银行的安全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然而,通过多年的风险积累,四家银行都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

1.不良资产率高。

尽管经过1999年成立信达、长城、东方、华融4家资产管理公司,来收购、管理和处置建、农、中和工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1万多亿元,但长期以来由于弄虚作假、贷款展期、贷新还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原来不良贷款比例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贷款质量。

而产生不良资产的制度因素与经营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原有贷款存量可能进一步恶化,新增贷款的质量仍然没有保障。

据估计还存在近1万亿元不良资产没有剥离出来。

2.资本充足率差。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国内外对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比例一致的看法是:国有银行基本上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

统计显示,到2000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4.57%,农业银行为1.44%,建设银行为3.79%,只有中国银行达到8.5%。

只有中国银行达到了《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

国际金融界曾有评论说,因此称中国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有些言过其实,但仍不得不承认国有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低。

3.盈利水平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银行的盈利水平基本上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

但经过国有企业三年脱困、降低营业税率等,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略有回升。

2000年数据表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宣布,2000年实现利润各为50.6亿元、116.46亿元、84.9亿元、农业银行还处于亏损状态。

截至2001年6月底,中行实现利润111.06亿元,建行实现经营效益130.6亿元,工行实现账面利润逾30.13亿元,农行常规业务和专项业务合并赢利15.61亿元。

其中,农行是自1996年以来的首次赢利,而建行和中行也是数年来的同期最好水平。

从各家银行的公布数据来看,各家银行都有盈利。

但排除考虑冲销国有银行的贷款呆账损失和其它资产损失、剔除以贷收息因素、保值贴补支出进成本等因素,我国国有银行盈利水平仍非常低下,资产利润率仍在逐年下降,说明我国银行已进入到一个"微利时代",实际上是虚盈实亏。

与此同时,各家银行的应收未收利息不断增加,贷款收息率不断下降,分支机构亏损面和亏损金额相当大。

股份制银行: 我国目前的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呈现下降趋势,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比如不良贷款比例高、盈利水平低,筹资能力弱等。

而90家地方性股份制银行的危机比其危机程度比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大。

主要表现在:(1)资产质量很差,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在60%左右;(2)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地发生亏损,且亏损额和亏损面有增加和扩大的趋势;(3)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个别城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城市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弱;(4)个别城市商业银行已资不抵债,支付缺口比较大,不能支付到期债务。

城市商业银行比较普遍地存在严重的经营危机,少数城市商业银行出现了支付危机,这主要是原城市信用社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转嫁给城市商业银行造成的。

证券市场的虚假危害市场健康发展 年初,一场关于中国股市是个赌场的争论,揭开了中国股市的"特色国情":原先包装巧妙的各种谋划、骗局和谎言开始显山露水,他们就如同一群"恐怖分子"一样,时时刻刻威胁着广大投资者的财产安全,威胁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弄虚作假。

伪造文件,伪造会计记录,给投资者画出一张张漂亮的画像同时,骗取上市资格,把钱骗到手后,马上变脸,转眼间就从绩优变成垃圾。

比如PT红光、PT百文、ST黎明、中农资源等等,最近的银广夏更是胆大包天,竟然以中国第一绩优股自称。

中介机构为虎作伥。

这类中介机构包括二种,一种是将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包装上市的券商,像包装PT红光、PT百文、ST黎明、中农资源上市的券商等。

另一种是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公正服务的相关机构。

这类机构原本应该严守职业道德、大公无私地开展工作,但他们为了一己之欲,而做出违法之举,坑害广大的投资者,像"沈阳华伦"、"湖北立华"、"深圳中天勤"等。

庄家股评者兴风作浪。

比如亿安科技和ST中科的庄家,他们在股市中兴风作浪、呼风唤雨,先是把股价从低位大幅拉高,然后大幅跳水出货,让跟进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还有股评家散布虚假信息,使广大投资蒙受巨大的损失。

探究风险背后的根源 几年来,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高、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以及证券市场上各种虚假欺诈的现象,他们的出现不能说明市场参与者的思想道德差,道德风险的背后隐藏者严重的制度缺陷:在"财政-银行、证券-企业"三位一体体制下,银行或证券市场对国有企业是软约束,导致企业不能出于自身破产风险考虑讲究企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投资轻率,浪费严重,发生了亏损最终由金融机构承担,因此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证券市场秩序混乱也就不足为奇。

国有资本的直接控制者是各级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门,这些部门作为行政机构拥有制定市场规则、监管市场的权力,同时作为经营主体(近年大多以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形式出现)又参与市场竞争,扮演着一种典型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同时还是场外监督的三重角色,在竞争中无疑处于优势地位。

民间资本由于个体规模小,彼此之间的联系松散,加之缺乏有力的第三方公证机制,因此总是处于任人宰割的弱势地位,根本无法与国有资本抗争另一方面,由于现行金融制度决定了:一是国有银行是没有所有权的法人,资金和财产等归国家所有,银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许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确切,不完整,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不注意内部控制和对风险的管理,使金融资产安全性差。

二是证券市场发展严重"行政化":信息透明度低、市场方面的不法行为严重、监管失控等。

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制度框架扭曲的情况下,用卡的办法来围追堵截,乃至稽查公安一起上,结果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

矫正扭曲的制度框架,顺应经济规律,用疏导的办法分流压力,辅以必要的乃至有张有弛的规范化建设,就能收取事半功倍的疗效。

总之,中国已经加入WTO,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

中国金融如何迎接WTO的挑战,如何金融全球化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中国金融究竟存在多大程度的风险?希望正如戴相龙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上所说的那样:"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偏高,国有银行改革滞后,不可避免存在金融风险。

但随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逐步下降;人民币币值及汇率长期稳定;股票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一步的扩大改革开放;认为我国金融只存在金融风险,不存在金融危机。

家电维修,空调维修,智能锁维修全国报修号码分享:可以直接拔打400-968-1665 全国各大城市均设网点。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景合财经 »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如何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景合财经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