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枚洲际导弹打捞发生了什么(1980年,我国海军前往太平洋靶区)_奇闻新鲜_景合财经知识网_景合财经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知识网站

第一枚洲际导弹打捞发生了什么(1980年,我国海军前往太平洋靶区)

1980年,我国海军前往太平洋靶区,打捞第一颗洲际导弹的数据舱,不料被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军舰与战机密密麻麻的围困,中美双方的海上较量一触即发!

那年5月18日,我国首款洲际导弹“东风-5”洲际导弹从酒泉基地升空,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580-甲弹。

与此同时,由海军和国防科委组织的总吨位17.4万吨的18艘大型特混舰队已经在南太平洋靶区等候多时了。该舰队的编号为“580”,任务是保证靶区安全,及时跟踪、测量导弹的飞行轨迹,打捞数据舱。

数据舱相当于飞机的黑匣子,里面记录着东风-5研制与试射飞行的全部秘密。

然而,在东风-5发射的前一天晚上,大洋上忽然出现了一群不速之客。只见那漆黑的海面上,美国、苏联、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飞机和舰船纷纷驶来。这些舰队时而尾随,时而与我军部分舰队并列航行,对“508”舰船编队的工作造成了严重威胁。

工作人员发现,美国海军派出的是威名赫赫的反弹道导弹特遣队。这一舰队的EC135型导弹观察机,有空中回收数据舱的能力。

看来,这些外国舰队的目的就是为了侦察我军编队行动,并收集东风-5导弹发射试验情报。

为应对这种复杂的局面,17日晚,编队总指挥刘道生想出一条“调虎离山”之计,他下令舰队驶离集结区,外国舰队以为我军计划有变,纷纷尾随其后。

5月18日凌晨,我军特混舰队突然转向,一路狂奔至靶区,将外国舰船远远甩在身后。随后,特混舰队立即围绕靶心布阵,打捞船队、测量船队、护航警戒船队共同组成了3道铜墙铁壁,坚决抵制一切外国舰队侵入。

但是外国舰队仍不死心,它们直勾勾地盯着我方人员的一举一动,并试图靠近。

北京时间上午10时0分23秒,东风-5顺利发射,半个小时后,雷达天线快速旋转,测船的观测仪器很快就发现了东风-5的踪迹。

在临近靶心之前,东风-5弹射出数据舱后,随后越入海洋,霎时,海平面涌出百米高的冲天水柱。与此同时,数据舱在落入海中,也释放出了绿色的染色剂。

我军直升机分队、导弹驱逐舰立刻朝着那块绿色的海域全速前进,这时,两架外国直升机也飞了过来。

我军179号航测直升机在2000米高度最先发现了数据舱的具体位置,并及时把位置转达给了172号打捞直升机。

随后,172号直升机飞行员吕蕴兴与郭文直奔目标点。然而,在航路的前方出现了一片浓积云,如果飞机穿云而过,势必会出现危险,但是考虑到数据舱气囊上的自爆装置。机组人员决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吕蕴兴和郭文才驾驶直升机冲进云层,在云下冒雨飞行。大约5分钟后,他们飞到数据舱上空30米处。

在直升机悬空暂停时,潜水员刘志友探出舱门,吊着钢索缓缓进入水中。在与队友的默契配合下,他成功将数据舱打捞上来。整个过程仅用了5分20秒,让那些外国舰队抓不到一点机会,最终无功而返。

深山曾虎啸,入海又龙吟。东风-5的射程跨越南北半球,横穿6大时区,飞行距离长达8800千米,而且精度极高,相当于在百米之外用手枪击中一只蚊子!

“580”舰船编队不仅圆满完成了海上测控和回收等任务,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大洋航行、执勤和补给的经验,对往后中国海军的建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家电维修,空调维修,智能锁维修全国报修号码分享:可以直接拔以下号码 全国各大城市均设网点。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景合财经 » 第一枚洲际导弹打捞发生了什么(1980年,我国海军前往太平洋靶区)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景合财经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