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金投资的小故事(我与投资的故事)_基金知识_景合财经知识网_景合财经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知识网站

关于基金投资的小故事(我与投资的故事)

关于基金投资的小故事

明志,明理,明心


缘起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已是三年。


2018年的6月末,母亲西归不久,家人尚在余悲之中。父亲来沪,我提议去苏州散散心,顺路看望堂姐一家。正午时分,我们从拙政园出来,有些疲累,就近在一家古色古香的餐馆坐下了。


席间,父亲问起未来的打算,我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听到儿子准备花上三年时间自学投资,父亲关切地问了两个问题:


其一,方向靠不靠谱?

其二,你能不能做成?


第一个问题,不难回答。作为经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投资已经成为日益成熟也日益重要的金融子行业。所以,靠谱没有太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却颇费思量。能不能做成,是未来的结果,要到以后才能知晓。而且,成功还是失败,又与具体怎么做密切相关。


在当时,我对投资的了解还甚少,也没有多少相关的人脉,更谈不上有什么资源。所以,我着实答不上来。


最后,父亲问我,考虑到你的年纪,以及机会成本都不算小,你确定要这么做?


我说:“是的,我确定。”

父亲说:“以我自己过往的经验,但凡心中想要做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做,事后来看往往感到后悔。你既然想清楚了,就放手去做吧。”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投资自学之路,开始了。


而当初之所以选择三年时间,是有一明一暗两个考虑的:

  • 明的是,从头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大约要花上一万小时的功夫。我粗略算了一下,如果平均每天学习10个小时,差不多就是三年。
  • 暗的是,我当时对母亲的思念极重,遂决意效仿古人,为母丁忧三载。


现在,时间来到了2021年的6月末。在过去的十天中,我把过往写下的三百多篇文章,翻看了一遍。


有了这份记录,对父亲三年前的第二个问题,我就能给出初步的答复。


求索以明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


跨界进入投资领域,所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如何高效地补上领域知识这一课。


金融的思维


不同的领域,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礼记·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物虽相同,以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进而“远近高低各不同”。


所以,先要刷一遍基本的思维模型。

  • 复利思维:爱因斯坦眼中的人类第八大奇迹,长期主义(滚雪球)能够成立的基石。
  • 概率思维:从静态唯一走向动态多元,不确定性让人从执着走向平和,从自大走向谦卑。
  • 反馈思维:果与因的纠缠,负反馈带来回归,正反馈走向破溃;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基础。
  • 套利思维:同一物品,两种价格,一买一卖之间赚取差价;一价律的助力。
  • 产业链思维:终端产品由上中下游的不同企业协作生产;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马鞭效应的来源。
  • 时间价值:用今天的钱去换未来更多的钱,延迟满足成立的前提。
  • 周期思维:万物皆有时,顺势而为(人生发财靠康波)的基础。


实际上,还有许多。


交易的系统


金融的思维,最终的落脚点在何处?


观察与思考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形成判断。在投资领域,格物致知的最后一环,便是交易。


投资者进阶到一定的阶段,都会进入到交易系统的构建中来。可以这样讲,有没有成型的交易系统,并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坚持与完善,是一个投资者是否成熟的标志。


一个良好的交易系统,必须要综合考虑人的因素、钱的因素以及标的的因素,并在这三者之间取得合适的平衡。


当初,就是因为想清楚了这一点,我才选择了管理自有资金这条道路。这也是个人投资者的最大优势,能够合一地统筹投资心理、资金属性与投研能力。


量化的作用


投资领域中,如何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多年的从业经验,使得我从一开始,就对如何在投资领域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有自己的看法。


在深度访谈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大佬们的观点,然而我们却难以判断其正确的程度,以及成立的前提。所以,我会秉持量化实证的精神,通过数据建模加以检验。


举几个例子:

  • 针对周期思维,做了A股的周期实证,以及“何时看增长,何时看结构”的分析工作。
  • 针对券商股的交易行为,证实了陈光明的观点:就是牛市中搞一把趋势性投资。
  • 针对光伏行业,对其主要的短板,以及平价上网的临界点,做了定量的分析工作。


这种数据+逻辑的实证分析方法,被我持之以恒地用于日常的投研工作之中。因而,很长一段时间,我把“量化投资实践者,用数据说话,投资可以很科学”,用作公众号的简介。


投资的理念


交易的系统,要围绕什么来构建?


理解交易系统的基本概念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确立系统的锚点,也就是核心的投资理念。


在早期,我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调研,最后的结论是:在投资理念的各个流派之中,似乎只有价值投资这一派,有着明确的传承。也就是说,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不但可以学习,而且学习的人,也取得了成功。


于是乎,我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价值投资的学习之中。

  • 极简史:回溯三位代表性人物的生平,开创者本杰明·格雷厄姆,集大成者沃伦·巴菲特,和创新者乔尔·格林布拉特。
  • 理论基石:包括评估内在价值是多少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剩余收益模型,以及解释为什么市场中会存在着价值低估现象的二元投资者模型。
  • 原教旨理念:格雷厄姆的选股方法,及其在A股市场的量化实证。
  • 神奇公式:格林布拉特的选股方法,及其在A股市场的量化实证。
  • 保守型投资:菲利普·费雪的选股方法,强调持续的增长才是保护投资价值的最有效方法。


到了这个阶段,对于股票投资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好投资 = 好公司 + 好价格


至此,我完成了对投资的基本认知,找到了继续前行的方向。


迭代以明理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埋头前行,永不满足。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第一性之辨


投资的第一性在哪里?


2019年的初夏,我被这个问题迷住了。


我觉得,如果从第一性原理看待投资的话,大概会有两个入手点:

  • 第一个是价值,是以企业经营的视角来理解,很多人做了很多工作。
  • 另一个是价格,从交易者的投资行为来观察,博弈论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科学的框架。


为了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我写作了两个小系列:

  • 复盘巴菲特:着重点是阅读与思考巴菲特早期合伙基金管理阶段的历程与策略,感受他老人家当年是如何起步的。
  • 市场博弈论:以耶鲁大学的博弈论公开课为基础,思考市场中的博弈现象和背后的成因。


至此,围绕着投研体系的构建,我开始了价值与价格的双向探索。


价值的评估


企业价值的评估怎样展开?


如果说价值的评估,以未来现金流折现为理论基石,科学的部分很完整的话,那艺术的部分,有两条生发的路径:其一,基于行业经验的累积;其二,基于市场大数据的推断。


对于前者,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各个行业,理解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企业战略、竞争策略等,学无止境。对于后者,需要不断发掘新的数据源,以及改进数据的解读和融合方法。一条以业务为主线,一条以财务为主线,相互验证,互相促进。


刚开始的时候,除了行业知识本身之外,最重要的是探索从头学习一个新行业的方式与方法。


比如,针对最早学习的银行业,我找到了一个由五部分组成的学习框架,分别回答了行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行业监管、估值方法与财务特征。基于此,我在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内,成功地了解了一个之前并不熟悉的行业。


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在过去的三年中,围绕着周期型、消费型和成长型三个大类,我有意识地开展了多种行业的学习。随着经验的累积,我采用了最新年报+最新深度研报相结合的做法,进一步提升了阅读的效率。现在,对于一家从未看过的上市公司,我大概能在一天左右的时间里,构建起基本的认知。


在财务分析方面,我同样下了很多功夫。从2019年的年报季开始,每年我都会认真阅读数十份上市公司的年报。在培养对各行各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直观感受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并运用投资名家的财务分析方法。


逐渐地,枯燥的财务数据变得鲜活起来,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内涵。比如,税单背后的真意、隐藏利润的调节、商业模式的拆解、净资产收益率的调整等等。并且,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跨期财报的勾稽关系,企业经营的动态也彰显了出来。比如,资产质量的变化、应收账款的增减、盈利能力的变动等等。


此后,零散的知识点逐渐地汇聚,我开始形成整体性的认知。

  • 价值的综合:将包括盈利能力、股东分红、盈利质量、风险回报和成长能力在内的价值投资的主要因子,综合在一个公式之中,体现了价值投资的科学性以及数学之美。
  • 董事长的视角:通过投入资本的回报率和经营净利润的含金量这两个核心指标,来刻画企业家做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
  • 财报分析专栏:应今日头条邀请,总结自己所有有关财务分析的心得,为初学者提供一个路径参考。


至此,有关企业价值的评估框架,初具雏形。


价格的感知


市场价格的感知如何进行?


市场中的投资者,时常会有困惑:为什么看起来没多大变化的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却那么剧烈?


这是因为资本市场是由两个世界叠加而成,一个是企业的价值创造的世界,一个是股票的价格博弈的世界。前者是基础,由长期的、变化相对较慢的因素决定;后者是反映,由短期的,变化相对较快的因素影响。


在交易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层次分明,而又相互影响的投资者结构。从体量巨大、信息优势最大的国家队,到体量庞大、专业能力突出的机构投资者,再到数量最多、相对处于弱势的个人投资者,共同构成了市场的投资主体。


国家队体量巨大,其一举一动市场关注度极高,可以通过分析它的持仓变动来观察市场的整体动向。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外资,由于其投资的专业性较高,长期跟踪也能够把握一些蛛丝马迹。个人投资者,尽管处于金融食物链的低端,却船小好掉头,发挥好自身优势,依然可以取得超越国家队及机构投资者的业绩。


对于投资的潜在标的,深入的了解其背后的投资者结构,及以大股东为代表的实业投资者增减持的动向,再结合盘面的技术分析,可以大致判断出当前所处的状况下,筹码是否会出现踩踏,还是筹码在持续的收集之中。


投资者结构之外,历史估值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当前市场所处的位置。正如霍华德·马克斯所言:我们猜不到顶底,但可以感受周期。这有助于投资者在关键时刻,或者保持清醒,或者保持耐心。


相对于基本面数据而言,量价数据有着更高的更新频率。基于此,从博弈的角度,我也探索了一些量化的市场度量方法,比如市场的流动性,行业的集中度、市场的热度、股票价格的分歧、市场的情绪、股价涨跌的推动力等。


此后,随着对市场理解的深入,我对如何感知市场又有了一系列新的定量思考,代表性的有:

  • 通过成分股涨跌幅与股指涨跌幅的差异,来观察市场波动的时候谁在护盘;
  • 通过成分股涨跌幅中位数与指数涨跌幅的差异,来观察市场的赚钱效应;
  • 通过公募基金、融资融券和北上资金的持仓分析,证实了券商股的投资逻辑;
  • 通过观察春节后首个交易日的价格波动,来体会重大事件对于市场的冲击,以及不同标的在相同冲击下的不同市场定价;
  • 通过细分行业及个股成交额在市场总成交额中占比的变化,来感知股市资金的动向;
  • 通过自定义风格指数十三年的演进,总结出与其追逐主题,不如把握风格;
  • 通过疫情转折点前后市场结构的二维展现,总结出如何有效地进行市场复盘。


至此,有关市场价格的感知框架,略成体系。


判断的原则


综合判断的原则怎么确立?


2018年11月,我忽然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为了让全职的学习具备可持续性,必须要解决现金持续净流出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故事浮现了出来。有一年,他预判雅典人的橄榄会丰收,于是提前租下全村所有的榨油机。等到收获的季节来临,再高价租出,从而狠赚了一笔。这一战,让之前总是笑话他“研究哲学又没有用”的人,乖乖地闭上了嘴。


故事很可能是杜撰的,但帮我理清了认知与投资的关系。知行合一于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就这样,我开始根据自己的判断,进入了股市。


第一战,标的是光伏行业的龙头。回头来看,这次投资很有代表性。彼时,国家能源局的“5·31新政”让整个行业一夜入冬,此前热火朝天的股价,迎来了断崖式的下跌。


历史上,光伏行业对于政策的依赖度是很高的。不止一次由于政策的突变,引发行业的大幅波动。这样的历史轮回,在2008年前后和2013年前后曾经上演过两轮,让当时不少看好光伏前景的投资者受伤很深。


这一次的“5·31新政”,再次勾起了机构投资者的历史记忆。政策的发令枪声,让大家如惊弓之鸟,纷纷大幅度减持,甚至清仓。


而这让我觉得,有可能这会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


这背后的原因是,在那个时点,我看到了两个不同于以往的基本事实:

  • 一个是,全世界范围来看,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在很多地区低于火电。组件生产龙头企业,普遍在全世界布局,海外营收占比不少超过一半以上。
  • 另一个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中国的企业家们,开始在光伏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面战胜国际对手,龙头企业的市占率不断上升。


这两点加在一起,说明中国的光伏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了全球产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光伏的真实市场需求,随着价格的大幅度降低(过去十年,下降超过90%),正在全面打开。


我们知道,产业分工理论,讲的是在开放的环境下,不同国家、地区、企业会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文化特点,从而形成其他国家、地区、企业所难以甚至不能具备的竞争优势。


对于当下的中国,什么是我们中国人干得了,也干得好的行业呢?


在先进制造领域,光伏行业很明显是一个代表。而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变迁,可能会造成一时的冲击,但其出发点和归宿一定会是更好的保护与发展自己的民族优势产业。


有了这些深度思考之后,我的理性战胜了感性。好公司有了,好价格也来了,那就动手吧。于是,在龙头公司的股价下跌中,我不断地逆势买入。


后面的事情,就有些戏剧性了。国家政策做了优化,龙头企业也做了调整,很快股价出现了大幅度回升。时至今日,这些龙头公司成为了市场热捧的对象,股价也不断地创出历史新高。


通过这一次完整的投资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重要性。不但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也让我树立起了信心。


更多的真实案例,我就不赘述了,毕竟都记录在了过往的文章里。这里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体来说,成功的要更多一些。


今年年初,在准备一次正式的机构交流之前,我忽然有所感悟。作为主动管理者,投研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提高胜率。想想看,投资组合一共就那么几只股票,又是长期价值投资的路数,如果胜率不高,恐怕收益会受到很大影响。


于是乎,我总结出了投资判断的基本逻辑:


在最大化胜率的同时,最小化决策的次数。


在提高胜率的同时减少决策次数,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寻找优质的投资机会:既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又有着良好的远期回报。也就是,回报风险比足够高的机会。


至此,有关综合判断的基本原则,确立起来。


感受以明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陶渊明


工夫在诗外


陆游在《示子遹》中,循循善诱地教导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如果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那努力提高对世界、对人性的认知,就是诗外的工夫。接下来,我讲两个自己的小例子。


第一个,有关价值的演化。


我们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深刻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站在熵增的视角下,无论是看待宏观的世界、还是微观的企业,常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这正是演化论世界观,正在全面渗透经济学领域的根本原因。从长远来看,世界无时无刻不处在演化之中,物质、能量与信息动态交织,经济、社会与文化交替嬗变。


时代的企业,会应运而生。企业的时代,会盛极而衰。


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写照,必然会反映经济结构的系统性变迁。无非,早晚而已。


第二个,有关我知非我执。


2020年底,我把自己数月以来,对于新能源行业的思考,集结成《电力新变革》一文。文章一经发出,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今日头条在数小时内推送超百万次,阅读量迅速攀升至10W+,点赞数超千,评论数过百。


那一天晚上,我在手机上细细阅读各行各业的读者评论。透过文字,我在静心感受,每一位读者到底在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就像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名句: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一位读者的阅历、知识结构和认知方法,决定了同样的文字,会产生不同的内涵。于是,我静静地为每一位读者的留言点了赞,感谢他们的评论,却并没有答复。在那一刻,一个清晰的念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非我执。


若在过往,如果我的认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那份欣喜常常超越了赚钱的快感。反之,定会有几分失落。


这一次,我认识到,当下的认知,代表了我当下的感受。尽管我把它们记录了下来,而我本身却并不拥有那些观点,我只是它们的感受者。在未来,当新的感受来临时,我的认知亦会随之而变。


过往三年中,这是我最大的改变。


复归于朴


孙过庭在《书谱》中,形象地刻画了书法初学者的学习历程: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从平正到险绝,又复归平正的经历,与惟信禅师在《五灯会元》中所言十分相似: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无论技艺的修炼,还是认知的递进,都有着波浪式前进、螺旋中上升的过程。


如果让我来说,这就是历尽千辛万苦,在繁复之后,复归于朴。也是书由薄读到厚,又由厚读到薄的过程。


进入到第三年,随着投资经验的日益丰富,我越发地理解了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所时常表达的那份质朴。


澄明之境


现代人感兴趣的事物越来越多,但注意力保持的时长却越来越短。


就好像英国的海岸线,观察地越仔细,就发现越细密。投射到情绪空间之中,仿佛情绪的褶皱越来越多。时长变短,褶皱变多,自然情绪的频率更高,用分形之父 Mandelbrot 的观点来看,也就意味着情绪的分型维度越来越高。


历史地来看,时代如此演进,恐怕不可避免。市场亦如此,周期的节奏加快,让投资时钟变成了电风扇。


对个体来说,需要面对的是:心随市场波动而动,还是回归内心的安宁?


青泽老师讲过《武士道》中的一个片段,三位日本历史上的名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极富个性的对话:

  • 织田信长:“杜鹃啊,你快叫,不叫,就杀了你!”
  • 丰臣秀吉:“杜鹃啊,你快叫,不叫,我总会想法子让你叫!”
  • 德川家康:“杜鹃啊,你快叫,不叫,我就一直侯在这里,你早晚会叫的!”


不同的人,对市场有不同的看法。有趣之处在于,你怎么看待市场,市场就会怎么对待你。


作为职业投资者,如果想要从拼杀中脱身,自弄巧中出离,该怎样做呢?


恰好,今年的4月份,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桩道训练营。期间,钟鹰扬老师分享了多年医武双修的体会。特别地,他谈到了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所谓先天,就是与生俱来本有的生命状态,可以称之为觉性。所谓后天,就是经过概念和经验的介入后的生命状态,可以称之为思想。


现代人,普遍处于后天主导的状态,分别心过重,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回归先天,就是让我们从二元对立的状态中解脱,回到生命本有的圆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是要单纯地反对后天,而是分清主次。由于先天的完整性,当它统领后天的时候,后天学得的所有东西都会更上一层楼。


那如何从后天返回先天、回归生命本有的状态呢?就要依赖觉知。而提升觉知的最好方法,就是常处于清净无为的状态。


以此观之,投资之旅,基本功后,修心方为进阶之道。


假以时日,投资者必能在职业生涯之中构建起专属的精神世界,进而超脱表象,进入澄明之境。


平衡之道


伯克希尔的两位老爷子,一人说过一句关于40岁的话语:

  • 巴菲特:我大部分的财富,是在40岁之后赚到的。
  • 芒格:我不见40岁以下的基金经理。


去岁此时,我刚步入不惑之年。之后不久,亲身体会了这两点。经历之后,我清晰地感受到,两位老人家实际上说的都是复利:前者是财富的复利,后者是知识的复利。


无论知识,还是财富,一旦走向复利,便踏上了正反馈之旅。累积的过程,需要心灵成长的负反馈,与之相平衡。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亦如道德经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加法与减法共同发展中,走向阴阳平衡。


在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之后,达尔文的演化论世界观,成为了认知世界的新范式。


忽然之间,人们发现信息、能量与物质,在因缘和合之中,开启了无尽的开阖涌动。汇聚之地,新事物茁壮成长;离散之地,旧事物老去衰亡。


当你站在新体系中,感受一片欣欣向荣;当你站在旧世界里,感受一派萧瑟秋风。在不同的参考系之间切换,对当下的位置会有着不同的观感。唯有如此一番体验,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原点。


这个世界最有趣之处,恐怕在于演化的过程中,反演化的力量也在积蓄。所以,演化者,即非演化,是名演化。


当感受失衡带来的澎湃动力时,新的平衡力量也在同步积聚。


如果投资做得好,财富就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投资者的新挑战,也会到来。


一代投机大师礼佛摩尔,对市场的认知、对人性的洞察,不可谓不深。为何,人到中年之后,没被数次破产击溃,却最终选择了自行了断?


背后的原因,大概与高消耗的投机生涯,缺乏必要的平衡有关。赚了钱的礼佛摩尔,离开市场之后,便投入到声色犬马之中。年轻的时候,体力曲线还在上行,尚能扛得住。过了中年,不知保泰持盈,身心崩溃也就好理解了。


作为对比,巴菲特自出道以来,常年住在小镇奥马哈,深居简出。良好的身心状态,才是长期复利的基石。


投资本质上是一个孤独的职业。


职业的孤独,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来平衡。这就是为什么伟大的投资者,通常都充满了哲学家的韵味。


至此,经过由外而内、由身及心的淬炼,我逐步完成了从职业投资者向专业投资者的升华。


谈一谈未来


Don't explain your philosophy. Embody it.

不要阐述你的哲学,践行它。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爱比克泰德


告别了三年的投资学习,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呢?


我最想做的是:提高感受能力。所以,我打算在未来的三年中,专注于这一点。


我想跟随神农氏,去尝一尝百草;

我想追寻徐霞客,去看一看河山;

我想陪伴陆鸿渐,去品一壶好茶;

我想牵手王羲之,去写一幅好字;

我想模仿张三丰,去打一套太极;

我想梦一把庄子,在逍遥中畅游天地。


再凭着这份精神的舒展,系统地补补课。既看看东方圣贤的博大绝学,又品品西方贤圣的精深哲思。


唯有如此,才有希望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里,为四十岁立下的Flag打好基础。


愿我在五十岁、或者六十岁的时候,能够像大师们那样,就人类某个重大的一般性问题,给出自己原创性的独到见解。


当然,我们还会聊投资。虽然权重有所下降,投资依然会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致谢


写了这许多,竟然还没有向大家表示谢意,真是不好意思。


毫无疑问,能在这把年纪,花上三年的时光,全身心地投入到投资的学习之中,简直就是个奇迹。要不是家人、朋友与读者们,给与了我巨大的支持,怎么看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真诚地感谢大家!正是你们的支持,让我内心充满温暖,笃定前行。


结束了吗?


不不不,其实,我还是想把这千言万语写出来的。会有点长,你也可以选择跳过。


老师们


说是自学,要不是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引领与帮助,我恐怕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久。


在早期阶段,YC投资的洪总和许总、JF投资的张总完成了我于投资的最初启蒙。后来,我对量化投资的早期探索性实践,也是在洪总的热情支持下完成的。当时的小伙伴大多已星散,但我仍然记得大家相处的美好时光。


自步入投资领域以来,我一直是聪明投资者的忠实读者,最爱的价值研习社以及深度专访成为我系统性了解领军投资人物及其投资理念的一扇窗口。感谢创始人范总以及小伙伴们的厚爱,让我的投资故事登上了2021年出品的投资日历。我也很享受,与其他核心读者一道,定期为聪投精选栏目推荐文章的过程。


一次自告奋勇,让我和无忧树的太阳老师结下了缘分。蒙老师认可,我很荣幸能够和青年才俊们共同研究投资。无论是深度的协作、月度的跟踪,还是日常的交流,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更难能可贵的是,太阳老师的亲和力,让整个社群,充满了活泼与温暖。


在刷新认知方面,李善友教授创办的混沌大学,功不可没。我的最爱是善友教授的创新课程,以及东岳先生的东西方哲学大课。我对投资中非连续性的认知,以及演化世界观的建立,都与此息息相关。我会觉得,混沌大学对于中国创业者的创新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东岳先生会因为递弱代偿原理的提出,日后获得应有的赞誉。


很多的老师,我们素昧平生。然文字相交,一见倾心。《左传》中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文以载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看得更远。感谢你们把自己的人生、阅历、感悟、总结写出来。


还要感谢HK资产的吕总及团队,中欧商学院的苏大哥,终身学习者旭哥,RX投资郭总,XX基金的郁总和王总,JK集团的严总,XX集团的王总,XHN资产的高总及团队,HX证券的ZY总和ZC总,FZ证券的陈总,WY投资的南总和黄总等,或开拓了我的眼界,或增益了我的认知。


此外,还有一个群体对我的帮助也很大,那就是在网络上无私分享的券商分析师们。特别地,我要感谢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保险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嘉熙、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赵辰、光伏行业分析师张治雨。我对相关行业的认知,从他们的分享中受益良多。


最近的一年中,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读书上。正因为如此,我为空间站读书会所吸引。在8个月的时间里,以两周一本的进度,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书。这段时光,让人难忘。


读书之余,有缘与田老师相识。最初,我们围绕着家庭美育,做了多次的深度交流。后来,我们成为亦师亦友的好朋友。在田老师的熏陶下,我重新拿起了钢笔,开始练习书法。现在,每周一次的品茶写字,成为了我们共同享受的时光。


今年四月,师弟推荐我去参加桩道训练营,在钟老师团队的带领下,在五天的时间里我有了全新的体验,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自那以后,基本上每天我都会花上一个小时,在中正、均匀和开放中,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多年的胃部不适有了明显的好转,身体的姿态也得到了调整。我想我与诸位老师和同学的缘分,一定会在日后延续。


同学们与朋友们


正如耶鲁大学历史学家提摩希•史奈德所言:


新朋友是改变现状的开始,老朋友是能够信赖的依靠。


过去的三年中,投资作为纽带,让我与不少老同学、新朋友建立了新连接。时不时的,大家会就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又或者,约个饭局。


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几位老朋友,是他们格外的关心与帮助,让这一程充满了温暖。就按照你们的出场顺序来吧,我想都不会介意的。


蔡同学,在最初的寻路阶段,给予了许多关心与鼓励,在我那寥若晨星的赞赏榜上时常霸榜。我有时候也会犯嘀咕,为什么在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对我的未来投资能力这么有信心呢?


郭同学,几乎我早期的诸多事物,都被他包办了。无论是人事代理,还是办公场地,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定期的相聚,倾听之余,还时常启迪方向。丰富的从业经验,提升了我对多个行业的认知深度。


刘同学,无条件地包容了我在出行方面的懒惰,让我在数不清的场合享受着专车的待遇。与他的谦和相比,我时常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夸夸其谈。


王同学,得知我的学习计划之后,慷慨相邀。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我的办公条件,还把我从日常的孤单中解放出来。他是我见过的对量化投资有深度理解的人,团队的小伙伴们也在朝夕相处中成为了好朋友。投资之外,一起吐槽娃的教育,成为了我们新的乐趣。


庄同学,最近的新朋友,大多因他结缘。时常,我们会一起散步,谈一谈我们的新知。家里有矿,却意气昂扬。我常恍惚,觉醒年代的有为青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能和新老朋友一路同行,我是真的很开心。


读者们


自三年前开始写作,陆陆续续有了自己的读者。早期的读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慢慢地就扩散开来。



我想特别感谢一下今日头条,在写作的早期,正是连续17次获得青云计划的奖励,让我在最容易放弃的阶段,坚持了下来。


有时候想一想,个人随性的记录,居然吸引到这么多读者,还是蛮意外的。随着读者数量的增长,从另一个侧面,也成为我的鞭策。


谢谢你们,在这段日子里,愿意来看我的文字。毫无疑问,你们的留言、赞赏、点赞、在看与转发,是我愿意继续写下去的不竭动力。


家人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深深地向家人们鞠上一躬。


如你所知,做出这样的人生转变,没有家人全方位的大力支持,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我的父亲和兄长,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拓展人脉,提升认知。我的岳父岳母,承担了千头万绪的各种家务,让我能够保持高强度的学习,而无后顾之忧。这些,都让我万分感动!


其他的长辈、兄弟姐妹,或热情鼓励,或默默关注,我知道,大家一直都在我的背后。


我的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个人。2018年的深秋,一日午后,我随意地散着步,不觉来到锦康路上。走了两三百米,视野中出现了一所学校。学校不大,三座教学楼次第而立。临街的一面,题写着金色的楼名:明心、明志与明理。母亲的名讳中,恰有一个明字。刹那之间,这三栋楼,仿佛幻化成母亲的身影。从那时起,我就常常散步到这所学校。有时候,还会在楼旁,稍作停留,又或者静心片刻。当我迷茫的时候,看着楼名,会让我回到初心。稍有成绩的时候,看着楼名,仿佛有人倾诉。


我的太太,一同携手近十四年了,我们相濡以沫。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国内一线大厂纷纷加大硬科技的人才投入。一时间,猎头携高薪职位纷至沓来。当我和太太说起,婉拒猎头职位的时候,她平静地说道:“多年之前,我就知道你会选择现在的道路。”我说:“错过这些机会,不会觉得惋惜?”太太说:“既然没有在考虑范围内,又有什么好惋惜的呢?”那一刻,我真的是,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选择现在的道路,让我在时间的分配上能够更加灵活。疫情以来,在家办公,使得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一日晚餐,太太和我说起:“现在的文章,写得是越来越好了,不像刚开始的时候,真会读不下去。”我回应道:“是啊,现在写出一篇好文章,粉丝也会多不少。”女儿听到了,突然冒出一句:“爸爸写得不好,我也是你的粉丝。”忽然之间,觉得做爸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位女性。我的努力,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她们。


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因缘,没有被提到。挂一不免漏万,但大家对我的帮助,毫无疑问,我会牢记在心。


后记:从心出发


曾经,我将自学投资,视为人生下半场的起点。


实际上,这一路走下来,新的感受是:人生并没有上半场与下半场,有的只是一场又一场。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不知何时,我们就会背起行囊。


在这一场又一场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求索以明志,迭代以明理,感悟以明心。


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到最后,当这一场体验曲终人散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真正想要的东西,一直就在那里。


而所要做的只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PS. 我最想分享的,是这段后记,前面的正文反倒成了它的注脚。当然,致谢是一定要的。如果你的心中也有尚未尝试的梦想,不妨问问自己,要不要准备开始。不管未来会怎样,我把全部的祝福,送给你!

家电维修,空调维修,智能锁维修全国报修号码分享:可以直接拔打400-968-1665 全国各大城市均设网点。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景合财经 » 关于基金投资的小故事(我与投资的故事)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景合财经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