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的十大影响分析)_基金知识_景合财经知识网_景合财经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
景合财经知识网站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的十大影响分析)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

目录

- - - - -

一、产品分类:私募基金或将多维度分类

二、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银行资金进入私募模式受限

三、分级产品设计:严格限制分级设计、杠杆比例,禁止为优先级保本保守

四、刚性兑付:净值化管理对资金募集及后台系统有影响

五、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和起购门槛如何使用?

六、规范资金池:非标资产不得期限错配

七、第三方独立托管:私募基金仍可自行选择

八、资本计提:私募基金或计提风险准备金

九、统一负债:不允许私募基金份额质押融资

十、过渡期安排:新老划段,存量产品自然到期


致上谈兵是以致金研究团队为主的实务研究型自媒体平台,成员全部为PPP、不动产、地产、银行、信托、私募、证券、保险、律所、会计所等方向的专业精英人才。

致上谈兵自媒体平台以投融资、风控、法务、财务、税务为专业依托,主攻不动产、PPP、军民融合、文化娱乐及资本市场的PE/VC、IPO、新三板、并购重组、银行、证券、信托、债市、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基金管理、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业务方向的政策分析及法律、财税实操研究,研究成果目前在业内已广为传播,欢迎关注~


从总体上来看,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如下三点:

1、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这对于目前银行理财、自营资金等通过嵌套资管计划进入产业基金的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2、分级产品设计。此次资管新规对产品分级进行了严格限制,明确了四种不能分级的情形,严格限制杠杆率,并同时禁止为优先级提供保本保收益的安排。如果按照资管新规转系那个,目前私募基金结构化产品大部分存在问题,对银行、保险等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通过私募进行权益类投资也将产生影响。

3、打破刚兑。打破刚兑的核心措施是净值化管理;具体实现上这要求一定的系统提供支持,这对大部分私募而言,选择银行托管、券商PB或者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估计服务是成本更低的选择。另外,净值化产品如何宣传,尤其是股权类和其他类私募基金否能有预期收益率,还存在一定的疑问,这些将对资金募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产品分类:私募基金或将多维度分类

目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将私募基金管理人分为私募证券、私募股权/创业和其他投资基金等三大类,并要求私募基金专业化经营,即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申请登记时仅能选择一类机构类型及业务类型进行登记,且只可备案与业务类型相符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机构与业务类型的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

此次资管新规在一开始也对资管产品的分类作了统一规定,具体如下表所示: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与资管新规不同,目前私募基金的分类虽然也是按照投资性质划分,但结合了交易场所(或者说流动性)的因素,将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归为一类,对于未上市的股权则单独归类为股权、创业类,非标债权、商品、艺术品等则归为其他类。两者的区别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 资管新规将股票、股权统一归为权益类;

2、 资管新规将债券、非标债权统一归为固定收益类;

因此,从私募管理人的视角来看,资管新规下私募基金按照投资性质被分为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和混合类。

分类是监管的基础,此次资管新规也不例外。资管新规针对于不同类型的资管产品,在信息披露、认购门槛、结构化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私募基金若要适用这些要求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分类。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


二、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银行资金进入私募模式受限

1、通道业务的去与留

此次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

此前,银监会和证监会也都对通道业务发过声,证监会新闻发言曾在2017年5月提及要求禁止让渡管理人责任的通道业务,随后银监会即提出“善意通道”的说法,言下之意即不必一刀切。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在2017年11月份发布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上就对此作了相应的区分,该文件按照设立目的不同,将通道业务划分为“监管套利”的通道业务和“有一定正当需求”的通道业务:

监管套利的通道业务主要是银行等机构为了规避投资范围、利率管制、信贷额度、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约束,或者信托等机构为了规避证券开户限制、资金来源要求、股东登记等问题,借用通道开展业务,主要投资于非标准化资产。有一定正当需求的通道业务主要以标准化资产的投资为主。这类业务主要是因为银行自身管理资金体量大,而询价对象有限、交易员数量不够,为此委托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等作为通道。

可见,此前监管部门的通道业务的意见不一,不过从文件规定上来看,对部分未规避监管要求的通道业务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这个难点在于区分和判定规避监管的边界。

2、消除多层嵌套影响产业基金与银行的合作

目前产业基金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银行自营或者银行理财,由于监管规则、银行内部风控的限制,银行自营或者理财资金投资产业基金时一般要嵌套一个资管计划。主要结构如下: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


根据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统计数据测算,截至2017年6月末,约有将近15%(约4.2万亿元)的理财资金投向权益类资产。这部分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渠道除了私募基金外,也包括了信托、基金子公司等,但这类投资往往都涉及到两层以上的嵌套,在资管新规实施后,这类模式将受到冲击。

此外,从行业情况来看,大部分理财投资的分级产品优先级份额,并且往往存在份额远期回购、差额补足等安排,因此这类模式这还设计到结构化设计、杠杠比例和优先级保本保收益等问题。这个我们下文中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级产品设计:严格限制分级设计、杠杆比例,禁止为优先级保本保收益

资管新规二十条对分级产品设计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其中设计到私募基金包括如下三点:

1、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开放式私募;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私募产品(投资比例超过50%即视为单一);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的私募产品;

2、杠杆比例限制: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3:1,权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2:1。

3、分级资产管理产品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

以上三点对结构化私募基金都非常巨大。我们以一个产业基金案例为例进行说明: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


  • 结构设计问题

从结构化的比例要求,由于底层资产是股权投资基金,这个属于单一投资标的,按照资管新规的规定不允许分级。

  • 分级比例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权益类分级比例不得超过1:1,实践中一般往往是在2-4之间,这杠杆率明显超过了监管要求的水平。

  • 优先级保本保收益问题

从实践上来看,银行资金往往会要求劣后LP回购,这涉及到保本保收益的问题。对于保本保收益的认定,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两点进行分析:

(1)从保本保收益的提供主体而言,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主体:

首先当然是管理人不能为优先级的本金及收益提供任何不亏损的承诺或者担保;

劣后投资人的保本保收益安排我们认为也属于禁止的范围内,这个常见于私募基金,尤其是银行理财资金通过资管产品产于产业基金时,往往要求产业基金的劣后人对银行理财间接持有的优先级份额进行远期回购或者差额补足。

劣后投资人的关联方,这个我们认为同劣后投资人相同,也属于禁止的范畴。这个常见于当劣后投资人由于自身属于上市公司、国企,存在对外负债或者担保的限制,所以往往找一家关联方提供相应的增信措施。

(2)从提供方式来看:

通过提供担保、合同或者口头约定、远期回购等方式承诺本金和收益不受到亏损当然应当认定为保本保收益。

此外,一些变相的担保方式,如常见的差额补足、补仓、份额认缴(常见于私募基金)、优先级优先分配(优先和劣后未同亏同赢)、劣后级原状返还等,我们认为也属于保本保收益的范畴之内。

通过金融衍生品等工具相互结合,如收益互换,对冲未来风险,从而事实上对投资人而言有保本的效果,这个我们应当不属于。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监管需要尤其注意套利空间的存在。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


四、刚性兑付:净值化管理对资金募集及后台系统有影响

刚性兑付严重扭曲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并且按照监管的意见,以资管业务的名义去做实质上的金融负债,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在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也是非常大的。这实际上它等于是在透支国家信用。

净值化管理要求私募基金有相应的后台系统对资产进行估值,这对于大部分私募机构而言,委托给托管行、券商PB或者第三方服务机构而言是个更好的选择。此外,在募集端,客户往往习惯了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对于净值化产品可能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另外,产品募集后私募基金的净值一直在变化之中,在市场下行时,可能引起赎回,这可能会导致股票、债券类私募对市场变化更加敏感

五、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和起购门槛如何适用?

资管新规对资管业务的合格投资者做了统一规定,具体如下表所示: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

在合格投资者标准上,资管新规和证监会《私募暂行办法》的规定相差不大,但也差异,主要有如下点:

1、对于个人合格投资者的认定,引入“家庭金融资产”概念,并且从金额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人均收入要求从50万元降低到40万元,但新增要求有2年以上投资经验。

2、对于单位合格投资者,净资产1000万元的要求未变,但限定为近1年末净资产。此外,单位主体限制为法人单位,这意味这合伙企业等非法人形式的单位被排除在外,但由于最后有兜底性规定,这限制实际上影响不大。

在单只产品最低认购金额上,私募暂行办法统一要求不得低于100万元,而此次资管新规则将固定收益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分别降低到30万元、40万元。

资管新规实施后,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该到底如何适用呢?私募暂行办法是否属于 “国家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情形呢?我们认为,私募暂行办法对于合格投资者的要求总体上要严于资管新规,在证监会修订《私募暂行办法》之前,私募基金应当遵守私募基金关于合格投资者的规定。若今后适用统一标准,对于主要投资于债券的、非标债权的其他类私募基金而言,认购门槛则将大大降低,是一个利好。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


六、规范资金池:非标资产不得期限错配

此前,银监会明确定义了资金池的特征,即“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和分离定价”,核心是“分类定价”。此次《指导意见》也基本上也是按照此要求去限制资金池业务,但是对于期限错配并未严格禁止,单独作了规定,对标准化资产并未禁止期限错配,只要要求非标不得期限错配。

此次资管新规要求规范资金池,允许标准化资产存在期限错配,但对于非标资产而言仍然不得期限错配,并且此次新规对期限错配的规定非常严格,明确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这意味着此前银行或信托通过开放式产品的方式规避禁止期限错配的做法被叫停。

对于私募基金而言,这个规定的影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1、此前银行理财通过资管计划投资私募基金时,理财资金往往短于底层资产(股权)期限,通过滚动发行的方式对接。这种模式穿透来看,存在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问题,涉嫌资金池运作。

2、对于股权投资私募基金,投资未上市股权只能是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且退出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有限合伙企业组织形式为主,LP资金募集的期限以7年(5+2)为主,投资的股权项目再资金募集时间点也不会真正明确回购或其他退出安排,第5年管理人有选择权是否延长2年。现实情况是即便7年到期后仍然有可能会再延长(LP同意的情况下),所以退出时间点不确定是私募股权投资与生俱来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在募集资金的时候就明确退出安排的,恰恰是银行喜欢玩的明股实债投资项目。因此如何确定产品期限是个需要监管予以明确的问题。

3、私募股去基金仅能是封闭式的,这意味着此前,银行理财通过开放式资产池配一些股权投资的操作空间被彻底封杀,包括很多理财资产池投明股实债和产业基金,都将形成障碍。因为封闭式投股权意味着需要真正期限匹配,且须严格执行合格投资者要求,对多数银行而言非常困难。

4、此次禁止期限错配只针对非标资产,所以标准化资产允许期限错配,也就是说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可以配置3年期的底层标准化资产,尽管很多标准化资产的流动性也并不好,因为未来会引发大规模的非标转标。

七、第三方独立托管:私募基金仍可自行选择

此次《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私募基金根据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务院私募条例(征求意见稿)都明确是否托管,可以由合同约定,即可以不托管。我们认为,私募基金托管属于资管新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的范畴,可以根据当事人选择是否托管,但是在净值化要求下,托管中的估值服务或许会让更多的管理人选择托管。

八、资本计提:私募基金或将计提风险准备金

对于其他私募基金而言,私募作为非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在监管上较为宽松,最典型的是没有券商资管、基金资管、银行理财和信托计划等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要求计提风险准备金或者资本金,这个可以说是私募基金的一大“红利”。

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计提净资本或风险准备金,但当前信托产品是双重计提;如果私募基金要实施的话,计提风险准备金的可能性较大。

九、统一负债:不允许私募基金份额质押融资

《指导意见》主要从资管产品投资运作(负债杠杆)、产品本身(分级杆杆)以及产品持有人杠杆等如下三个方面对资管产品的杆杆水平做了规定:

一是负债杠杆。指产品募集后,通过拆借、质押回购等负债行为,增加投资杠杆。《指导意见》按照公募和私募的分类对此作了统一规定,其中开放式公募、分级私募的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上限为140%,封闭式公募产品、每只私募产品负债比例上限为200%。由于金融机构内部风控要求,私募基金基本上无法参与拆借、质押回购等负债行为。

此外,为真实反映负债水平,《指导意见》强调计算单只产品的总资产时,按照穿透原则,合并计算所投资资管产品的总资产。

举个例子,若10亿的私募基金投资另外一个净值为20亿的基金专户,投资规模2个亿;私募基金其他8亿元自主投资没有杠杆。如果底层基金专户通过回购加杠杆,形成了30亿的基金财产。那么对于净资产10亿的私募基金而言,其总资产实际要穿透计算为8亿+2亿*(30/20)=11亿,私募基金的杠杆率为110%。

二是分级杆杆。即对产品进行优先、劣后的份额分级。 《指导意见》首先明确了不可以分级的产品类型,对于可以分级的产品,做了统一的杠杆固定。具体分析本文“分级产品设计”。

三是持有人以资管产品份额质押融资或者以债务资金购买资管份额。上述两种负债或者杠杆,此前的监管规则都有明确的约束,如证监会2016年7月份发布的“新八条底线”(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要参照适用)。对于资管持有人层面的杠杆则是此次《指导意见》首次提及,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层层加杠杆催生资产价格泡沫。2017年年初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开展有限合伙财产份额出质登记业务试点,对有限合伙企业财产份额登记作了规范,这也意味着优先合伙制私募基金份额亦可以质押,那么资管新规出台后,此类试点该何去何从呢?

十、过渡期安排:新老划段,存量产品自然到期

资管新规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具体时间段为自本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本意见进行全面规范,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者续期违反本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

虽然11月17日发布的只是征求意见稿,尚未正式实施,但是目前有的银行在和私募基金合作时,会参考资管新规的规定,这对私募将有所影响。

致上谈兵是以致金研究团队为主的实务研究型自媒体平台,成员全部为PPP、不动产、地产、银行、信托、私募、证券、保险、律所、会计所等方向的专业精英人才。

致上谈兵自媒体平台以投融资、风控、法务、财务、税务为专业依托,主攻不动产、PPP、军民融合、文化娱乐及资本市场的PE/VC、IPO、新三板、并购重组、银行、证券、信托、债市、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基金管理、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业务方向的政策分析及法律、财税实操研究,研究成果目前在业内已广为传播,欢迎关注~

家电维修,空调维修,智能锁维修全国报修号码分享:可以直接拔打400-968-1665 全国各大城市均设网点。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景合财经 » 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合同的影响(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的十大影响分析)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新规 私募基金 资管 -景合财经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